对于婴幼儿来说,自我意识就是把自己与其他人和事物区别开来的过程,包括自我认识、自我情绪体验、自我所有权意识、自我控制四个方面。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孩子成长过程有何重要影响?一起来探索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小秘密,和他一起顺利度过这一段“人见人烦”的叛逆期。 我是谁?自我认识的萌芽 “我是谁?”“我从哪里来?”如此深奥的哲学问题,连哲学家都回答不了,是孩子的小脑瓜能考虑的吗?当你曾遇到过上面的困惑,你就会明白,这时候的孩子是在认识自己,想了解“我是谁”,想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,想努力探索这个世界。这是孩子了解自己、区分自己与他人的重要时期,是自我认识的萌芽期。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初步自我意识? 科学家们用了一个简单的“点红实验”:在孩子鼻上抹点胭脂,小年龄的孩子会去摸镜子,而大一点的孩子会去摸自己,这表明此时孩子已经知道镜子里的人是他自己,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我觉知。 研究结果表明,大约1岁半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。不过,作为天然的哲学家,孩子从一出生后,就已经为自我认识的发展做好了准备,1岁以前的孩子经常啃咬自己的手脚,其实是在了解自己的身体;孩子热衷于如情境中提到的丢掷游戏,这是孩子在了解自我与对象(玩具)之间的关系,在感受自己的力量,学习区分自己和物体;孩子开始喜欢照镜子,看到照片上的自己能叫出名字。3岁以后的孩子能用语言表达“我”“你”,知道有“大人”“小孩”之别,在挑选玩具的时候表现出性别差异,能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,这时,孩子的自我概念在逐渐形成。 孩子是如何获得并丰富对自我的认识的?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?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“镜像自我”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。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,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发展起来的。 对于孩子而言,父母的照顾是孩子获得各种自我的感觉经验的直接来源。因此,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区分自我和他人,比如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,与孩子一起照镜子,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家庭相册,让孩子认识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。这些都能丰富孩子对自我的认识,帮助孩子了解“我是谁”。 多夸夸我!自我认识的萌芽 这样的情境在孩子的生活中不会陌生,这是孩子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的表现。随着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,他开始出现比喜怒哀乐更为复杂的情绪体验,这些情绪与自我评价和自我重要感有关。 有研究指出,重要感是儿童自尊发展的基础。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、接纳或接受、喜欢,于是通过言语、身体姿态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,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,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。比如,当他犯错时,他会低下头,知道自己错了,此时他会体验到一种内疚的感觉。这种情感会让他知道,下次不能再做同样的事情。比如,当他做了好事,有人夸奖他“乖”“好孩子”时,他会有一种自豪感,体验到愉悦的情绪,以后就会重复做这件事,并且能有较高的自尊感。 孩子的这些情绪体验,最初来自于成人的评价。 因此,当出现情境描述中的情况时,家长需要做的是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,帮助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。比如,当孩子做错事时,确实需要指出来,让孩子明白哪里做得不对,孩子在适度的羞愧或内疚的情绪体验中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评价。 但是家长千万不能用“你真笨”“真不听话”这种一概而论的方式进行指责,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,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。此时,聪明的妈妈常常会帮助孩子纠正犯的错,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自己,同时将孩子的羞愧转为快乐。 总之,家长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,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让孩子体验到良好的自尊感。 当孩子慢慢不再需要您的肯定,而能形成内在的对自我的正确评价时,他也就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,他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又进步了。 这是我的!自我认识的萌芽 这样的场景似乎很熟悉,大人有时候常常希望孩子大方一些,把吃的、玩的和别的小朋友分享,可是小朋友却很不配合,这也让大人颇没面子。亲子真人秀节目《爸爸去哪儿》中有一个镜头,当天天去捡辣椒的时候,Kimi在一旁急得直哭:“辣椒是我们的,不是你们的”。 在这里,Kimi正处于“所有权”意识的萌芽中。处于“所有权”意识萌芽期的孩子,会认为东西都是“我的”,不允许别人碰触,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。在大人看来,这种占有欲似乎是过分的,但这却有利于孩子发展出正确的所有权意识。只有明白了“我的”,才会明白“你的”和“他的”;只有知道保护自己的所有权,才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;只有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,才会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。 面对孩子的“小自私”,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? 我们需要明白,这是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,因此,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时,我们也要尊重他的所有权,“我的东西我做主”。此时,家长能帮助孩子的不是让他一定要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,而是帮助孩子区分哪些是他自己的东西,他可以做主,而哪些是别人的东西,他不能做主。只有当孩子逐渐清晰“我的”和“你的”界限时,他就会愿意用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进行交换,也就真正学会了分享,“我的东西大家用”。 |
版权所有:肥西县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©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人民西路88号 电话:17775335055 主体备案号: 皖ICP备15024026号-1 技术支持:安徽迅时网络